索 引 號: | 112207000135491313/2022-00978 | 分 類: | 社會福利 ; 通知 |
發文機關: | 松原市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 2022年03月14日 |
標 題: | 松原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松原市“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的通知 | ||
發文字號: | 松政發〔2022〕3號 | 發布日期: | 2022年04月13日 |
索 引 號: | 112207000135491313/2022-00978 |
分 類: | 社會福利 ; 通知 |
發文機關: | 松原市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 2022年03月14日 |
標 題: | 松原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松原市“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的通知 |
發文字號: | 松政發〔2022〕3號 |
發布日期: | 2022年04月13日 |
|
松原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
松原市“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的通知
松政發〔2022〕3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開發區,市政府各委辦局、各直屬機構:
《松原市“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已經市政府第2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松原市人民政府
2022年3月14日
(此件公開發布)
松原市“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殘疾人事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加快推進松原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保障殘疾人民生,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吉林省“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的通知》和《松原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松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通知》(松政發〔2021〕3號,以下簡稱《松原市十四五規劃》),制定本規劃。
一、編制背景
“十三五”時期,市委、市政府對殘疾人民生高度重視,將殘疾人事業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作為重點民生工程來抓,全市殘疾人事業取得重大成果。五年來,全市有13671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如期脫貧,城鄉新增3642名殘疾人就業,有27834名困難殘疾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25635名困難殘疾人領取生活補貼,40113名重度殘疾人領取護理補貼,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率和輔助器具適配率均達到80%以上,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比例達到92%,有1051名受助殘疾學生進入高等院校學習,為2991戶殘疾人家庭實施了無障礙改造,關愛幫助殘疾人社會氛圍日益濃厚。這些重大成果的取得,彰顯了黨的正確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有效改善了殘疾人民生,推進了松原經濟社會統籌協調發展,為順利實施松原市“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市現有20.35萬殘疾人。面對殘疾人的新期待、新需求,殘疾人事業還面臨著一些新問題:一是相當數量的低收入殘疾人家庭返貧致貧風險依然存在,殘疾人群體的生活質量還不穩定;二是殘疾人收入水平與社會經濟發展還存在一定差距;三是公共服務總量不足、分布不均、質效不高,殘疾人多樣性需求還未得到滿足;四是殘疾人就業能力低,就業穩定性差;五是殘疾人事業仍是經濟社會發展短板,特別是農村和基層殘疾人工作者待遇較低、服務能力不強。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重要時期,是厚植優勢、加快高質量發展、建設新階段現代化美好松原的關鍵時期,是殘疾人事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最佳戰略機遇期。全市上下要凝心聚力,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繼續加快推進殘疾人事業發展,增進殘疾人民生福祉,促進殘疾人自我發展能力提升,使殘疾人與全市人民共享“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推動松原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保障殘疾人基本民生和增進殘疾人民生福祉為主線,以滿足殘疾人現實美好生活需求為主旨,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殘疾人事業的重要論述和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把殘疾人事業納入《松原市十四五規劃》,認真抓好貫徹落實,全面開創新時代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健全完善各級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的殘疾人工作領導體制,在市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的統籌協調下,狠抓基層組織建設,推動松原殘疾人事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市殘疾人事業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和組織保障。
堅持以殘疾人為中心。用足用實各項惠殘政策,創新措施,優化服務,解決好殘疾人實際問題。尊重殘疾人的主體意識,提升殘疾人自我發展能力,體現殘疾人的社會價值。
堅持固本強基、擴面兜底。落實殘疾人社會福利制度,健全服務保障體系,創新殘疾人服務方式和方法,堵漏洞、補短板、強弱項、固根基,筑牢殘疾人民生保障安全屏障。
堅持統籌協調、形成合力。充分發揮各級政府主導作用和社會力量、市場機制推動作用,利用體制機制優勢,促進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大局高度融合、有機統一、高質量發展。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果得到新拓展,殘疾人生活質量得到新改善,殘疾人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多層次殘疾人社會保障和福利制度得到全面落實,殘疾人基本民生得到穩定保障,重度殘疾人得到更好照護。
—疊加式殘疾人就業支持體系初步形成,殘疾人實現較為充分、較高質量的就業愿望。
—均等化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殘疾人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明顯提高。
—無障礙社會環境持續優化,殘疾人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家庭生活等各方面平等權利得到更好實現。
—殘疾人事業基礎保障條件日益改善,基層治理能力和服務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到2035年,全市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與國家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標明顯拉近。殘疾人充分享有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殘疾人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取得更具實質性的進展。
專欄1 松原市“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主要目標 |
||
指標 |
目標 |
屬性 |
1.殘疾人家庭人均收入年均增長(%) |
與全市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基本同步 |
預期性 |
2.城鄉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人數(人次) |
6000 |
預期性 |
3.符合條件的殘疾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比例(%) |
100 |
約束性 |
4.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覆蓋率(%) |
100 |
約束性 |
5.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覆蓋率(%) |
100 |
約束性 |
6.殘疾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 |
>90 |
預期性 |
7.殘疾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 |
>95 |
預期性 |
8.符合條件且有康復需求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率(%) |
100 |
預期性 |
9.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 |
85 |
約束性 |
10.符合條件且有適配需求的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率(%) |
85 |
約束性 |
11.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 |
97 |
預期性 |
12.有參與意愿的殘疾人文化體育活動參與率(%) |
≥60 |
預期性 |
13.符合條件且有改造需求的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數(戶) |
3000 |
預期性 |
14.村(社區)殘疾人組織覆蓋率(%) |
100 |
約束性 |
三、主要任務
(一)落實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提高殘疾人民生保障水平。
1.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落實省殘聯和市委、市政府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的決策部署。開展“殘聯助力鄉村振興 服務鄉村殘疾人行動”,健全村殘疾人協會組織,加大培訓指導力度,提升農村殘疾人專職委員工作能力,培育農村殘疾人就業幫扶基地,鞏固脫貧成果,實現農村殘疾人穩就業、穩增收。
專欄2 殘聯助力鄉村振興 服務萬村殘疾人行動 |
1.村殘疾人協會建設項目。全市所有行政村殘疾人協會全覆蓋,將村殘疾人專職委員培訓與康復協調員、體育健身指導員培訓結合起來,培訓1000人次以上。 2.村級殘疾人服務設施建設項目。依托村現有服務設施,在所有行政村建設集殘疾人康復、殘疾人網絡銷售和殘疾人文體活動功能為一體的村殘疾人協會,推進行政村的村級殘疾人服務場所無障礙。 3.智志雙扶就業增收項目。為2500人(次)以上農村殘疾人提供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持續開展農村殘疾人產業項目扶持,為5000人(次)農村殘疾人發展生產提供資金支持。鼓勵和支持農村殘疾人參與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和網絡創業。 4.農村殘疾人就業幫扶基地建設項目。依托農村創業創新孵化實訓基地、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建立6個以上輻射帶動能力強、經營管理規范、具有一定規模的殘疾人就業幫扶基地,安置和帶動殘疾人穩定就業、生產增收。 |
專欄3 殘疾人社會保障重點項目 |
1.殘疾人電信業務資費優惠。合理降低殘疾人使用移動電話、寬帶網絡等服務費用,減免殘疾人使用助殘公益類移動互聯網應用(APP)流量資費。 2.殘疾評定補貼。為符合條件的低收入和重度殘疾人殘疾評定提供評定補貼和便利服務。 3.殘疾人托養和照護服務。每年為1000名以上符合條件的重度殘疾人提供照護和托養服務,推動有條件的村(社區)依托公共服務設施,為重度殘疾人提供集中照護或日間照料、居家服務、鄰里互助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化照護服務。 |
專欄4 殘疾人就業服務重點項目 |
1.殘疾人自主就業創業補貼。對自主創業、靈活就業的殘疾人按規定給予資金扶持和社會保險補貼、職業培訓和創業培訓補貼,對自主創業的應屆高校殘疾人畢業生給予資金扶持。 2.招錄(聘)殘疾人的用人單位補貼。對正式招錄(聘)殘疾人的用人單位,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職業培訓補貼、設施設備購置改造補貼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對安排殘疾人見習的用人單位給予政策補貼;對超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的用人單位按規定給予獎勵。 3.輔助性就業機構補貼。對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按規定給予一次性建設、場地租金、機構運行、無障礙改造、生產設備和輔助器具購置等補貼。全市建立6家以上輔助性就業機構,實現各縣(市、區)全覆蓋。 4.殘疾人公益性崗位項目。地方設立的鄉村保潔員、鄉村快遞員、水管員、護路員、生態護林員、社會救助協理員、農家書屋管理員、社區服務人員等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殘疾人。對通過公益性崗位安排殘疾人就業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用人單位按規定給予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 5.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項目。發揮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安排殘疾人就業的示范性作用,各級政府殘工委成員單位率先安排殘疾人就業達到規定比例??h級及以上殘聯機關干部隊伍中要有15%以上的殘疾人。 6.盲人按摩機構示范建設項目。推進盲人按摩行業規范化、專業化、品牌化建設,持續打造“吉林妙手”盲人按摩品牌,全市盲人按摩機構穩定在20家以上。 7.殘疾人創業孵化基地建設項目。全市建立6個以上殘疾人創業孵化基地,打造殘疾人創業技能培訓、實訓和創業綜合服務平臺,實施殘疾人網絡創業專項行動,培育10名殘疾人“網紅”,扶持80名以上殘疾人創辦小微企業或各類經濟實體,打造“松勝”殘疾人網絡創業品牌。 7.殘疾人創業孵化基地建設項目。全市建立6個以上殘疾人創業孵化基地,打造殘疾人創業技能培訓、實訓和創業綜合服務平臺,實施殘疾人網絡創業專項行動,培育10名殘疾人“網紅”,扶持80名以上殘疾人創辦小微企業或各類經濟實體,打造“松勝”殘疾人網絡創業品牌。 |
(三)健全完善殘疾人服務體系,提高康復、教育、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質量。
1.保障殘疾人基本康復需求,提升服務質量。將殘疾人健康管理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支持保障簽約醫生為殘疾人提供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等個性化簽約服務,維護殘疾人平等就醫權利。繼續實施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行動,完善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目錄,健全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康復中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三級康復醫療服務體系,重點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康復服務能力。加強各類殘疾人康復服務機構建設,引進社會力量參與康復服務,完善職業康復、社會康復、心理康復等服務功能,提升康復服務質量。落實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提升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定點機構服務水平。加強對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服務機構的監管,確保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健康發展。強化精神衛生綜合管理機制,健全精神衛生服務體系,加快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發展。加強社區康復,加強康復專業人才培養,提高康復服務能力,實施中醫藥康復服務提升工程,推進康復服務高質量發展。
2.提升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服務水平。加強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專業人員培訓,推動人才隊伍建設。完善適配服務網絡,提升適配服務技術水平。加強輔助器具知識科普宣傳,優化適配服務流程,為殘疾人提供安全適用的基本型輔助器具。鼓勵實施公益性康復輔助器具適配項目。推廣社區輔助器具租賃服務。
3.強化殘疾預防工作。落實《吉林省殘疾預防行動計劃(2021—2025年)》。結合殘疾預防日等節點廣泛開展殘疾預防宣傳教育,提升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殘疾預防意識。落實婚育缺陷防治制度,完善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兒童保健服務網絡,建立0—6歲兒童殘疾篩查、診斷、康復救助的工作銜接和信息交換機制,實施針對先天性結構畸形等疾病的干預救助項目,預防和減少出生缺陷、發育障礙致殘。強化慢性病、重大傳染病和地方病的綜合防控,減少因病致殘。構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開展心理健康服務,預防和減少精神殘疾發生。加強安全生產、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管理,加快公共場所急救設備配備建設,提高應急事件處置能力、突發事件救援能力和事故現場急救能力,有效防止和減少意外傷害致殘事故發生。
專欄5 殘疾人健康和康復服務重點項目 |
1.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行動。開展殘疾人康復需求調查評估,全市每年為有康復需求的殘疾兒童和持證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服務,服務率達85%以上。 2.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 為全市0-6歲符合條件的殘疾兒童提供手術、輔助器具適配、康復訓練等基本康復服務,按照各類別康復救助補助標準,每年康復訓練類最高補助2.4萬元/人。 3.精神衛生綜合管理項目。強化精神衛生綜合管理機制,開展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日常發現、登記報告、隨訪管理、服藥指導。廣泛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 4.互聯網康復項目。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康復服務平臺,組織康復專家為康復機構、殘疾人、殘疾兒童及家長提供指導和服務。 5.康復專業人才培養項目。加強康復醫療人才隊伍建設,開展殘疾人康復專業技術人員規范化培訓,將康復納入全科醫生、家庭醫生、村醫、康復協調員等培養培訓內容。 6.輔助器具適配項目。每年為有需求的殘疾人提供輔助器具評估適配、維護維修、社區租賃服務,服務覆蓋率達85%以上。積極推進通過政府補貼等方式,對有需求、符合條件的殘疾人適配輔助器具給予支持。 7.基層康復服務站建設項目。按省部署,為鄉、鎮(街道)、村(社區)建立的殘疾人康復站(室)提供補助,配置基本康復設備,建立殘疾人家門口的康復室,使殘疾人就近就便得到康復服務。 |
專欄6 殘疾人教育重點項目 |
1.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鞏固提高項目。縣(市、區)規范設立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對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需求進行排查和評估,給予科學教育安置。推動各地規范送教上門服務。 2.殘疾幼兒學前康復教育發展項目。鼓勵普通幼兒園招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幼兒,支持特殊教育學校、殘疾兒童康復機構、兒童福利機構開展學前康復教育,推動每個縣(市、區)至少建立1所招收殘疾兒童的學前教育機構。加強公辦殘疾兒童學前教育機構建設,支持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接受學前教育。 3.殘疾人職業教育提升項目。支持普通職業院校招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學生。支持特殊教育學校與職業院校聯合開展殘疾人職業教育。支持中高等職業教育學校(含特教學校中職部)為殘疾學生實習實訓提供保障和便利。 4.手語盲文推廣項目。面向公共服務行業推廣國家通用手語。加強手語盲文推廣人才培養。通過新媒體等形式加大宣傳力度。 5.扶殘助學金項目。繼續按照規定對符合條件的殘疾學生和困難殘疾人家庭的子女接受中高等教育提供2000元至5000元的資助。 |
專欄7 殘疾人文化、體育重點項目 |
1.“五個一”文化進家庭、進社區項目。全市每年組織200戶以上重度殘疾人家庭開展“五個一”活動(讀一本書、看一場電影、游一次園、參觀一次展覽、參加一次文化活動)。 2.盲人文化服務項目。發揮公共圖書館盲人閱覽室(區)作用,為盲人提供盲文讀物、有聲讀物、大字讀物、數字閱讀、無障礙版本的電影、電視劇等產品和服務。鼓勵電影院線、有線電視提供無障礙影視服務。 3.聾人文化服務項目。鼓勵影視作品、網絡視頻加配字幕,鼓勵縣電視臺開播通用手語和實時字幕欄目。 4.網絡視聽媒體文化服務。加強各級殘疾人融媒體平臺建設,依托網絡視聽媒體開設殘疾人文化宣傳專題節目。 5.殘疾人非遺項目。開展市、縣級殘疾人非遺培訓,培養殘疾人非遺傳承人和非遺帶頭人,幫助殘疾人學習傳統工藝。大力支持殘疾人參與非遺保護項目。 6.特殊藝術推廣項目。鼓勵殘疾人創編藝術精品;依托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基地培育特殊藝術品牌。鼓勵殘疾人參與文化藝術創作,支持殘疾兒童少年接受藝術教育。 7.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行動。推廣適合殘疾人的康復健身體育項目、方法和器材,開展重度殘疾人康復體育進家庭服務,組織舉辦“殘疾人冰雪運動季”“殘疾人健身周”“全國特奧日”等群眾性殘疾人體育活動。 |
專欄8 無障礙重點項目 |
1.道路交通和公共服務設施無障礙 城市主要道路、主要商業區、大型居住區的人行天橋和人行地下通道配備無障礙設施,人行道交通信號設施逐步完善無障礙服務功能。公共停車場和大型居住區的停車場設置并標明殘疾人專用停車位。加快推動醫療、教育、金融等公共服務設施和特殊教育、康復、托養、社會福利等殘疾人服務設施、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無障礙改造。 2.社區和家庭無障礙改造 居住建筑、居住小區建設無障礙設施。全市為3000戶困難殘疾人家庭實施家庭無障礙改造,同等條件下優先保障重度殘疾、多重殘疾、老殘一體、殘病一體家庭。 3.無障礙廁所建設 加快推進公共服務設施、交通設施、旅游景區等無障礙廁所建設。文明村鎮建設中加大農村地區無障礙廁所建設力度。 4.公共服務信息無障礙 加快政府門戶網站、政務服務平臺和網上辦事大廳信息無障礙。推進醫院自助就醫設備、銀行自動柜員機自助檢票設備、機場自助值機設備等自助公共服務設備的無障礙改造。 5.政府信息發布無障礙 政府新聞發布會配備同步速錄字幕、通用手語翻譯,鼓勵政務服務大廳和公共服務場所為殘疾人提供字幕、手語、語音等服務。電視、網絡發布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和播放政府新聞發布會時加配字幕和手語,醫院、疏散避險場所和集中隔離場所等設置語音、字幕等信息提示裝置。 |